您好!欢迎访问鑫诚信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网站!
新闻资讯NEWS CENTER

全国服务热线

0392-2626933 13783012349
行业资讯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建设安全高效煤矿:质优则存,不优则退量热仪

作者:鑫诚信 发布时间:2021-08-18 08:02:54点击:

建设安全高效煤矿:质优则存,不优则退 ——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孙守仁

编者按:建设安全高效煤矿是实现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实验室破碎机,对构建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促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安全高效煤矿有哪些新内涵,建设标准与要求有哪些新变化?《中国煤炭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孙守仁。

安全高效煤矿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安全高效煤矿相对数量不多,占全国煤矿数量的比重不足1/5,依然面临发展不平衡、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等诸多问题

“目前,全国建成的安全高效煤矿相对数量还不多,占全国煤矿数量的比重不足1/5,这为继续扎实做好安全高效煤矿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前进动力。”孙守仁说,“但是,在深入推动安全高效煤矿发展的进程中,依然面临发展不平衡、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等诸多困难和挑战。”

随着煤炭生产布局的不断优化,安全高效煤矿建设逐步向资源条件好、运输条件好、开采成本低的地区和企业集中,发展不平衡问题越发严重。

目前,安全高效煤矿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河北等产煤省份,一些煤炭赋存条件较差的省份,如湖南、重庆、四川、江西等地安全高效煤矿达标数量寥寥无几。在安全高效煤矿中,国有煤矿占到74.7%,民营煤矿参与度较低,达标等级也相对偏低。截至2019年4月底,全国仍有1700余处30万吨/年以下小煤矿。这些煤矿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安全高效建设难度较大,呈现结构性不平衡。

“我们还要注意到,复杂条件下安全高效煤矿建设难度在增加,安全生产压力依然很大。”孙守仁说。

据了解,我国一些老矿井资源枯竭、接续紧张、生产分散以及灾害重、负担重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建设安全高效煤矿难度增大。以“三下”压煤为例,目前我国煤矿“三下”压煤量高达140亿吨以上,而“三下”压煤开采率仅为7%左右。

“我们还要看到,生态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区域煤炭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绿色开采技术尚未得到广泛推广,大气污染治理倒逼煤炭减量化消费。”孙守仁说,“我们自主创新的能力仍然不强,安全高效煤矿的科技创新体系还不够完善,卡脖子技术制约安全高效煤矿的发展,高端装备短板问题依然存在,人才问题日益凸显。”

据了解,我国煤炭资源“西多东少”,西部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 70%以上。但西部地区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中东部地区1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趋于枯竭,而且这一地区地下采煤与地面建设矛盾大,采煤沉陷与村庄搬迁推进难度大。这些因素影响了煤炭的安全高效开采。

同时,我国许多煤矿采掘矛盾突出。特别是硬岩巷道掘进效率低,平均60米/月至90米/月,深部开采重大灾害防治技术、冲击地压矿井治理技术等尚未突破,智能化开采技术、智能辅助运输系统、复杂条件下的高速可靠通信技术以及深井巷道支护难题有待进一步破解。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高精度传感器、控制系统芯片、高端软件等自主开发难度大。我国煤矿人才短缺与人才流失问题突出,紧缺专业人才不足与劳动力结构性过剩矛盾显现,一线招工难与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并存。

据统计,截至2019年7月底,我国煤矿一线人员本科以上学历仅占3.04%,41岁及以上人员占比55.6%,煤矿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努力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绿色、智能”

煤炭工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安全高效煤矿建设,安全高效煤矿作为煤矿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要向“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目标迈进

孙守仁告诉记者,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十一五”时期按照“一套标准”(《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煤矿(露天)标准及评审办法》),提出了“三高四好”的建设标准,即单产单进水平高、劳动效率高、资源回收率高,安全状况好、劳动条件好、经济效益好、环境治理好。多年来,按照这一基本建设目标,我国安全高效煤矿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需要对安全高效煤矿建设有新的认识。”孙守仁说。

一是安全高效煤矿的高质量建设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安全高效煤矿保障煤炭工业的高质量发展。煤炭工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安全高效煤矿建设,安全高效煤矿作为煤矿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要向“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目标迈进,努力为国家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绿色低碳的煤炭资源。二是安全高效煤矿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安全、环境、智能化、供给侧改革等政策因素的推动下,安全高效煤矿不能简单以安全好不好、效益优不优、工效高不高等标准去衡量,不能粗放地搞安全高效,要突破传统发展模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煤矿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并重,牢固树立“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建设之路。